坚守育人初心、扎根教育事业
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胡贤林
我是胡贤林,来自文学与传媒学院,我于2019年底入职兴义民族师范学院,算是外来的新人,能获得这份荣誉,更是心怀忐忑,因为深知身边有许多比我优秀的同事,一直在辛勤耕耘、默默奉献。因此,衷心感谢学校各级领导和同事的鼓励与关爱,特别是人事处和文传学院,在本人入职时给予了极大方便,让我能早日安心工作,实现梦想。
自入职以来,本人坚守育人初心、扎根教育事业,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和科研能力。作为文学教研室主任和文艺学二级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,围绕学院的发展目标定位,积极参与日常教学管理、师范认证和学科建设等工作,参与申报的“贵州书院文化研究团队”获批2020年度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“十大创新团队”。
教学方面,坚持立德树人、以学提能,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圆满完成了《比较文学》《外国文学》《外国文学作品选读》等课程的教学任务。担任19级汉语言文学2班学业导师,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,鼓励学生身心全面发展。2021年,全班成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6项,其中省级5项。连续两年担任文学与传媒学院笔山考研实验班导师,指导多名同学成功考上贵州师范大学、南宁师范大学研究生。
大学老师的幸福在于,总是与最美的青春年华相遇。00后的大学生是个年轻特殊的群体,他们飞扬向上、求智若渴、懂得在校园生活中去充实完善自己。他们追求个性,网络化生存,同样会遭遇青春的迷茫,在纠结中不知所措。这也给传统的“传道、受业、解惑”提出了新的要求,意味着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,还要帮助去认识自我、认识他人、认识社会、认识世界,在迷途中重新燃起奋起的希望,坦然面对未来更多的不确定性。
入职三年来,接触最多的是淳朴可爱的学生们,让我收获满满。这里分享一个我亲身经历的小故事。2020年下学期,我给19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讲授《外国文学》,第一节课刚上课,就发现教室最后一排有位男生在睡觉,于是走过去,敲醒了他。课间休息时,找他聊天,看他蛮有想法,便鼓励他考研。他说自己成绩差,有好几门挂科、四级也没过,没有信心。针对他的情况,我建议他报双少试试。将信将疑中,他还是相信了我。备考阶段,又经常给他打气,他把自己的QQ签名改为“胡哥带我去考研”。成绩出来时,第一时间发信息给我,说:“胡老师,我达线了,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能考上研究生。”隔着手机屏幕,都能感受到他那份欣喜若狂。激动之下,给我发了一个一块钱的红包,表示感谢。我愉快地接受了这份喜悦。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接受学生的红包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:“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。”这段经历可能与此相距甚远。但正是这些平凡的师生交往中,让我收获了许多简单而纯粹的快乐。因此,更要感谢这些年轻充满朝气的笑脸,让我体会到教学相长,彼此成就的意义所在。